飞利浦大中华区CEO何国伟:协同防控慢性病

2017
06/29

+
分享
评论
何国伟 / 健康界
A-
A+
慢性病管理体系需要有针对性地应对三大挑战:慢病服务可持续性、信息完整性以及支付可行性。

当今世界,非传染性疾病(也称“慢性病”)正在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特别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中国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尤为迅速。高血压、糖尿病、中风以及肥胖的高发,再加上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饮食摄入、不规律的睡眠、过量吸烟和饮酒以及环境污染等高风险因素,致使中国社会慢性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这一现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国际化,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医疗健康系统造成的巨大负担。中国医疗系统的薄弱性可能是防控非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障碍。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慢性病管理体系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应对三大挑战:慢病服务可持续性、信息完整性以及支付可行性。

政府发挥强大领导力,是慢性病防控的全球趋势

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不只是医学或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而是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需要 “全社会”采取行动,需要政府发挥强大的领导力,这已成为防控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球趋势。

2012年5月,卫生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这也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慢性病防控的指导意见,将疾病预防置于政策核心,从而推动更多慢病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落实。近年来,在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致力于推进环境整治、烟草控制、体育健身、营养改善等工作,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群众健康意识也逐步提升,为制定实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今年1月,国务院又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了慢性病防治的中长期规划(2017-2025),旨在进一步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简要来说,中国政府关于慢性病防治的主要政策思想包括:从“疾病为中心”到“预防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高危人群的干预和早期筛查;推动转化研究和医疗科技创新,重点建设心脑、血管、肿瘤等重点疾病的专病临床数据库,实现慢性疾病防控、精准诊疗方面的技术突破;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发展慢病管理、社区康复服务;通过减少烟草危害、减盐、减油和减糖等行动控制危险因素等。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慢病防控工作,但慢病管理在中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和各地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众的健康防范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质量结构化数据为基础的转化研究和健康科技创新

除了通过创新的政策制定,转化研究和健康科技创新应当被大力促进,从而改善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总体效果,包括有效预防、提高诊疗效果、准确预测非传染性疾病趋势等,进而改善整个人口的健康水平。

在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转化研究方面,中国拥有极大的潜力。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其庞大的患者基数和丰富的病例,使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临床样本。而且,中国正处于经济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新兴的问题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也使得防控慢性病的各种研究不仅具有迫切性,也具有可行性。然而,中国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阻碍诊疗水平和效果的提升,造成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诊治,造成病情恶化和复杂化。数据缺失、数据采集不完整、数据可信度及来源验证困难等常见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发展。

以脑卒中(俗称“中风”)为例。卒中目前是中国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其死亡率约为西方国家的4-5倍,而且每年大约有200万新增患者,年增长率高达8.7%。然而,中国虽然拥有大量的卒中患者,但绝大多数的患者信息处于非结构化状态。脑卒中相关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科室和系统中,就像一座座信息孤岛,难以满足临床研究的需求,导致以循证为基础的脑卒中临床研究的开展十分困难。人工智能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不但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结构化,更可以提供数据洞察。上述痛点正是人工智能可以做出大幅改善的领域之一。目前,作为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示范基地的上海长海医院正在与飞利浦合作,共同开发急性脑卒中专病数据库。

除了卒中外,中国政府正在集中精力加快建设涵盖一系列疾病领域标准临床数据库,其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人口健康信息建设将实现互联互通人口健康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信息动态更新。

此外,高质量数据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作为人类,我们是非常复杂的。很多临床数据揭示的症状牵涉到更深层的病因。如果患者的数据,例如: 饮食、睡眠、运动、社会活动、病史等都能被全面加以分析,从中探索关联和模式,将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做出更精准的诊断,从而采取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趋势、流行程度的预测,对于慢性病防控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这些科学的预测,同样需要基于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如果我们能将人口的健康数据、患者数据和消费模式、营养结构、人口寿命等调查数据相结合,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构建出经济流行病学模型,为慢性病防控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数字化技术为数据的实时采集、整合提供了无限可能。例如,飞利浦就正在搭建一个数字化的健康平台,旨在通过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的连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和结构化整合。当数据的量和质全面实现飞跃,对临床研究乃至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决策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设计合理的支付体系,促进慢病管理商业模式的健康发展

慢性病管理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慢性服务可持续性。慢病管理应该是一个 “以患者为中心”,包括日常照护、专家诊疗、早期干预、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药物干预、术后管理等的一个系统性的慢病系统,而这些医疗资源和服务都是由不同的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这就使慢病管理面临服务碎片化的问题。

可穿戴设备、互联技术等能连接家庭和医院,使病人能够管理自身健康,随时随地接受医疗服务,显著提高病人的依从性。而技术和需求的发展,都在呼唤创新的商业模式,有效实施慢性疾病的全程关护。事实上,这样的商业模式正在不断涌现。例如:飞利浦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研发了专门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健康管理系统。 然而,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是否能获得成功除了服务平台自身的质量和客户粘性,还需要相应偿付体系的支持。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还习惯于应付急性病的治疗,我们的医保系统还没有准备好对慢性病管理的支付,我们还需要包括医疗技术、支付体系、商业模式等一一系列的创新才能应对慢性病管理带来的挑战。

飞利浦 “2017中国健康观”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人们普遍认可互联科技将有利于提高慢病管理的效果,但大多数公众(48%)和专业医疗人员(45%)对其是否能降低医疗健康成本持不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支付模式是主要障碍。然而,保险专业人员的看法却不一样,他们认为,互联科技和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客户的保险开支,使公众能通过短期投入,获得更长期的价值。

慢病管理对于降低全社会医疗费用支出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显示,在健康管理方面1元的投入可以减少3-6元的医疗费用开支。因此,如何设计支付方式,保障慢病管理机构的利益,确保慢病管理的可行性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应探索有效机制,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慢性病管理的支出,并制定政策监管慢病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医疗保险的形式介入慢病管理,是一个较为自然的商业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商业保险比重的提高,慢病市场受到医疗保险机构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医疗信息化公司与商业保险机构结合,能提高商业保险对参保人健康管理的水平。

非传染性疾病不只是对医疗界的挑战,也是影响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提高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和诊疗水平需要决策者、研究者与企业共同参与的 “全社会”机制。利用中国在慢性病防控领域的经验和洞察,可以建立有效的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和深刻影响。 最终,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令世界更健康、更可持续地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大中华区,何国伟,慢性病,疾病,数据,医疗,防控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