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万受让基因药物技术 贵州百灵成首只基因治疗概念股
通过一桩技术转让交易,A股贵州百灵成为首家拥有基因治疗概念的上市公司。
2016年9月5日,贵州百灵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与恩多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并以5000万元的代价获得恩多施研发的“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剂EDS01(头颈部肿瘤基因治疗药物)”项目。
《健康界》记者查询资本市场所有医药、医疗类企业,涉及基因测序业务的企业很多,却尚未发现有上市公司涉足基因治疗领域,贵州百灵突然闯入基因治疗领域,或成为首家具有基因治疗概念的上市公司。
据悉,该项目是魏于全院士团队用于头颈部肿瘤治疗的基因药物研究成果。通过抑制血管生长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所采用的重组腺病毒为独立自主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作为四川大学副校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魏于全教授也是我国较早从事基因药物研究及治疗的科学家,他及他的团队在国内外基因治疗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成果。目前,EDS01Ⅰ期临床研究单药剂量递增试验表明肿瘤病人耐受良好,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已处于Ⅱ期临床试验阶段。
头颈部肿瘤在我国属于常见多发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9%-30.2%。患者在就诊时60%-70%已处于晚期(Ⅲ-Ⅳ),5年生存率只有30%,局部复发率高(40%-60%)。但目前手术、放疗、化疗等晚期常见治疗模式收效甚微,仅能提升5%的5年总生存率。而基因治疗将外源基因通过病毒载体植入病人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针对治疗恶性肿瘤等威胁严重的疾病。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医学高技术治疗手段,基因治疗是全球医药领域追捧的热点研发方向。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因治疗药物研究和临床试验虽然开展早、起点高,但作为曾经世界上首例批准基因药物治疗的国家,再回头却已被跨国药企超越。
2003年,我国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例投入市场的基因药物——赛百诺 研发的修复抗癌基因P53的注射剂“今又生”。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对赛百诺的发明给予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高度评价。
但生物医药产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领域,鲜有企业能够负担药品10年以上的研发成本。产业与资本的冲突导致因缺乏资金支持而引入投资方的赛百诺陷入了长达8年的专利诉讼,领域的先行者就此成为了中国基因治疗的“早产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