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耳鼻喉科专家单希征: 眩晕科学正在形成

2014
09/16

+
分享
评论
白宣娇 / 健康界
A-
A+
由于医院没有设专门的眩晕科,难以达到专业化的诊治水平,因此,有些成为了疑难病症。

9月12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全国眩晕医学领域的研究者、爱好者和实践者有了自己的交流平台,为大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武警总医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主任、中美眩晕病研究所所长单希征说。

“眩晕医学作为一个新学科,刚刚诞生。”作为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希征告诉健康界,他希望,通过眩晕医学研究专家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有效地改变目前中国对眩晕病研究和诊断治疗的滞后局面。

1983年,单希征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军总医院耳鼻喉科工作,并听从学科带头人的意见,在业余时间钻研起了眩晕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他成功攻破了眩晕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研制出眩晕诊断的医疗仪器。此外,他还发明了耳石症诊疗系统。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结束之后,单希征接受了健康界的专访,介绍了眩晕诊治的现状、误区及其研究进展。

单希征告诉健康界,眩晕性疾病是一类多发病、常见病,涉及多个学科,由于医院没有设专门的眩晕科,难以达到专业化的诊治水平。因此,有些就成为了疑难病症。眩晕作为临床症状,占据门诊患者主诉中的第2~3位,眩晕的发病率约为5%,一生中有过眩晕的人占28%。

“这是国际公认的常识数据。目前,中国对眩晕性疾病还未进行大样本的人群调查。”单希征坦言,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眩晕性疾病发病率等最新调查数据。下一步,他将通过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平台,着手做这项工作。

眩晕认知几个误区在哪里?

健康界:眩晕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单希征: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是由于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运动幻觉或者错觉,是平衡障碍在患者大脑皮层内产生的主观反映。常常表现为视物旋转,自身旋转、漂浮感等,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多汗、血压波动不定等症状,有的患者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健康界:我记得您说,公众和医生对眩晕性疾病认知有误区?

单希征:眩晕起病突然,症状较重,伴随症状复杂,患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因为医院没有眩晕科,患者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挂号,医院也无法指导。因此,大部分患者都去神经内科就诊。为此,患者常常得到的是对症治疗,而达不到病因治疗。常常是经过多个学科、多家医院就诊仍然诊断不清。

上述是患者的认知误区。目前,眩晕患者主要就诊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急诊科、骨科和老年科。

各个学科的医生重视的是本学科的主流疾病。因此,他们都不专门研究眩晕,对眩晕的关注不够,缺乏全面的眩晕知识,致使临床医生对跨学科的眩晕诊治面临一定障碍,导致眩晕诊断泛滥和用药泛滥。

多年以来,临床医生常常把诊断不明的眩晕误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进行治疗,扩血管药、神经营养药成了眩晕的常规治疗方法,形成医生对眩晕的诊治误区。

由于这两个误区的存在,形成了分科论治、对症治疗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眩晕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大多数眩晕与内耳有关

健康界:国内对眩晕性疾病的治疗有没有形成诊断标准?

单希征:学者对眩晕的研究不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有些过去诊断不清的眩晕得到了明确,如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前庭阵发症等。中国的神经科专家也达成共识,制定了眩晕的诊断流程。耳鼻喉科专家制定了梅尼埃病的诊断标准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h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简称“BPPV”)的诊断治疗标准。

健康界:您当初为何先突破耳石症,并发明了诊疗系统?

单希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绝多大数眩晕与内耳有关联。耳石症又称为BPPV,其发病率非常高,大约占所有眩晕的1/3。过去这种疾病被误诊了,当成颈椎病或其它病治了。

这种眩晕病是内耳有个管平衡的小石头脱落了,掉到了半规管里,引起眩晕,甚至恶心呕吐,通过复位治疗可立竿见影,非常神奇。国内外有少数医生在床上给病人手法复位治疗。但只限于非常有经验的医生,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健康界:对于BPPV的研究取得了什么突破?

单希征:对整个学科而言,眩晕医学的重要进展和突破就是对BPPV的认识和治疗,它解决了近乎1/3眩晕患者的治疗问题。

目前,我们对BPPV有三个突破性进展的认识:一是认识到BPPV发病率很高,约占全部眩晕患者的1/3,这是近几年来才有的一个概念。经过对该病的多年研究,以及诊断方法的规范化,我们对该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除了原发性BPPV外,还发现了继发性BPPV,如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其发病非常广泛。此外,我们还发现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是诊断BPPV的金标准。

二是通过手法复位的方法治疗BPPV,并且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疗效。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已经比较普遍开展,经验丰富的医生运用该方法可使临床效果达到80%~90%,这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

三是成功研制了全自动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实现了定位、定量、定速的全自动化的诊断和复位。由计算机指导的全自动化复位减少了医师的劳动负荷,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按照半规管的走行实现360度旋转复位。

不过,上述诊疗系统对过度肥胖、存在颈腰疾患等不适宜转体或转颈的患者不易进行手法复位。对难治性和反复复发性的BPPV患者,难以精确调整复位时的角度值,但能够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方案设计,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提出眩晕医学专业化理念

健康界:怎么提高眩晕的诊断治疗水平呢?

单希征:要提高眩晕的诊治水平,必须树立眩晕专业化的理念,建立专业化的眩晕诊疗机构。当然,还必须有专门的从事眩晕诊疗和研究的医师团队,而这个团队要具备眩晕的专业化知识、较高的诊疗水平、检查眩晕的专业设备、专业化的眩晕病房,对诊疗有困难的患者,能够提供住院治疗。

也就是说,拥有专业化的医师队伍、专业化的眩晕实验室、专业化的眩晕病房、专业化护理和专业化技师队伍,才能形成眩晕医学的专业化。

健康界:您2007年成立中美眩晕病研究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单希征:是的。目前,我们医院有专门的眩晕门诊,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眩晕患者一万多人,我们研制成功了BPPV诊疗系统,实现了耳石症的全自动化和精确化的诊断和复位,取得了多项成果。

所以,专业化的眩晕诊疗机构可以在耳鼻喉科,亦可以在神经内科或中医院的脑病科建立,将其视为三级学科。但若该学科想单独建立,就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二级学科。不同级别的城市的三级医院均应设有眩晕诊疗机构,二线城市也应该有几个,三线城市至少有一个,这样便于眩晕患者到眩晕的专门诊疗机构就诊,改变患者目前盲目看病的现状。

健康界:在您的推动下,这项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单希征:目前,眩晕并不是一门独立科学,属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范畴,虽然很多医院并未专门成立该学科,但眩晕科学正在形成。在我们的推动下,目前中国已经有五六十家医院设眩晕科。此外,我们还成立了武警部队眩晕病研究所西南分所。

我认为,眩晕科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眩晕、头晕、不平衡和晕厥前失衡。眩晕学科要树立大学科观,不能只看眩晕,而不看头晕甚至头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耳鼻喉科,单希征,科学,BPPV,健康界,眩晕,学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